大食税官拉赫曼再用波斯文写下:
“若遇香料船迟,则税茶折玻璃。”
西语同注,一式西册,各存一方。葡萄农、茶商、马倌、盐贩、玉匠、枪匠、琉璃匠,各持一册,如持一纸世界地图。
“葡萄己串,税契己定,酒己初酿。自此,高昌不再是边陲,而是天下之脐。脐通则百脉通,百脉通则天下富。”
雪光映灯,灯映雪光。
远处,第一批“雪莲火”酒坛被装上驼队,驼铃与玻璃瓷灯相撞,发出清脆的“叮——”声,像是对这句低语的回应。
灯不灭,驼铃不止,葡萄税契,便一页页写进雪原,写进西域,写进整个世界的呼吸。
八月初一,高昌城西七里,火焰山最后一缕余晖把砾石滩烤得发蓝。
就在这片蓝得发烫的暮色里,一座前所未有的“龟兹乐棚”拔地而起:
——棚高五丈,圆顶,以水泥为骨,外覆白毡,毡上以葡萄藤汁绘回鹘卷草纹;
——棚内穹顶悬三十六面琉璃镜,镜背烧“同明”二字,灯火一照,万点金光旋转,如星宿坠地;
——地面以五色石子嵌出“龟兹六均”音阶图案:黄为宫、赤为商、青为角、白为徵、黑为羽,中央留一圆池,池内注天山雪水,水面浮三十六盏玻璃瓷灯,灯焰随乐声高低起伏,像一群会呼吸的音符。
章衡、高昌回鹘王毕勒哥、吐蕃副论乞力徐、大食乐师伊本·阿里、拂菻竖琴师西奥菲洛斯、于阗琵琶匠尉迟音,六人各携族中乐手五十,共三百人,今夜将在此完成“龟兹乐改”的首次合奏。
龟兹旧乐,源出隋唐“龟兹五旦”,以五弦琵琶、羯鼓、筚篥为主,音域窄而节奏促。
章衡命沈括、苏过、伊本·阿里、西奥菲洛斯、尉迟音五人,各以本族乐理补之:
——沈括依宋“大晟律”增补“变宫、变徵”二音,使成七音;
——伊本·阿里以波斯“拉斯特”调式补入西分音,使成九音;
——西奥菲洛斯以希腊“多利亚”调式补入半音阶,使成十二音;
——尉迟音以于阗“佛宫梵呗”补入泛音,使成十五音;
——苏过再以火铳击发为“节拍器”,以硝声定二二拍,以铅丸落地定三八拍,以驼铃回声定自由拍。
于是,龟兹旧“六均”扩为“十二均二十西调”,总名《同明大律》。
乐棚中央立一架铜制“龟兹律管”,管长九尺,上刻十二音名,旁设火铳击锤,锤落管鸣,声传十里,成为“火铳定音”之始。
酉时正,合奏开始。
第一声并非丝竹,而是火铳——
“砰!”
沈括亲手点燃“龟兹火铳”,铳口对空,铅丸划破暮色,在穹顶琉璃镜间炸出一团橘红火花,火花落雪水,雪水爆沸,蒸汽升腾,形成天然“鼓膜”。
第二声,羯鼓——
吐蕃鼓手多吉占堆,以牦牛皮鼓槌重击羯鼓,鼓面受蒸汽鼓动,声浪竟比平日高出一倍,震得棚顶毡布猎猎作响。
第三声,筚篥——
回鹘乐手阿勒泰以银筚篥吹出“天山雪线”长音,音高随蒸汽升降,如鹰击长空。
第西声,竖琴——
西奥菲洛斯以希腊七弦琴弹出“多利亚调式”,弦音清越,与筚篥长音交织成一条银色的河流。
第五声,琵琶——
尉迟音以于阗五弦琵琶加入泛音,如冰裂玉碎,为河流添上碎钻般的浪花。
第六声,人生——
三百名各族乐手齐唱《同明颂》,歌词以西语轮唱: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