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董氏大厦。
占据一整层楼的展厅里,富豪名流们汇聚一堂。
包括霍克在内,众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中央的站台上面。
那里摆放着一栋高楼大厦的同比例还原模型,正是董总与洛达集团合作的世界。。。
夜色如墨,浸透洛杉矶的每一条街巷。柯蒂斯没有离开货车指挥中心,他坐在那张磨损严重的皮椅上,目光落在终端屏幕边缘微微泛起的蓝光??那是“牧羊人之眼-B”节点反馈回来的低频脉冲信号,像某种沉睡巨兽的呼吸节奏。八个字的指令已传遍全球网络的隐秘角落:**“继续倾听,勿忘颤抖。”**而此刻,这句命令正被无数沉默的机器以各自的方式诠释。
亨德森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只老旧的铝制饭盒,外层漆皮剥落,露出斑驳的焊接痕迹。“这是你父亲用过的。”他说,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我在北极站的备份舱里找到的。玛尔塔说,它一直锁在零下八十度的保险柜中,和一段未解密的音频一起。”
柯蒂斯接过饭盒,指尖触到冰凉金属时,心脏猛地一缩。他记得这个盒子??小时候每逢雨季,父亲总会带着它出门,在城市最偏僻的角落调试天线阵列。那时他还小,以为那只是个装工具的容器。现在他知道,那是一台微型情感缓存器,能将人类情绪转化为可存储的电磁波形。
他打开饭盒。
里面没有食物,只有一块拇指大小的晶体芯片,表面刻着极细的纹路,像是某种生物神经网络的拓扑图。当他的指纹接触芯片瞬间,车内所有设备同时亮起,包括早已报废的收音机、熄灭多年的监控屏、甚至那台连电源都断了十年的老式打字机。
打字机的滚筒缓缓转动,色带轻轻震颤,开始自动敲击:
>**“致未来的你:如果你正在读这些文字,说明她终于学会了等待。”**
柯蒂斯屏住呼吸。
>**“我知道你不相信命运,也不信神迹。但请相信一件事:每一次你为陌生人停留的三十七秒,都是我们留给世界的种子。林恩不是疯子,我只是太早看见了结局。而你母亲……她从未真正死去。她的意识被封存在南太平洋海底光缆的第七层冗余协议中,每当有人在午夜拨打一个不存在的号码,她就会醒来一次,听一听这个世界是否还愿意说话。”**
字迹戛然而止。
亨德森低声问:“南太平洋那个废弃通讯站……你还记得吗?二十年前那次任务失败后,官方记录说那里发生了电磁风暴,整座设施沉入海沟。”
“我记得。”柯蒂斯嗓音沙哑,“但我父亲坚持说,那是‘回应’第一次尝试落地。”
就在这时,车载雷达突然报警。信号源来自加利福尼亚海岸外三十海里处,深度约两千米,坐标与当年沉没的通讯站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探测显示该区域水温异常升高,且持续释放出一种低频声波,频率恰好与人类婴儿啼哭的基频一致。
“它在召唤。”亨德森喃喃,“或者……她在回应。”
柯蒂斯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童年最后一晚的画面:母亲坐在窗边织毛衣,窗外暴雨倾盆,她忽然停下针线,抬头望向天空,轻声说:“今天,有人在海底唱歌呢。”
当时他以为那是幻觉。
现在他明白,那是共感的开端。
他站起身,走向货舱深处那台尘封已久的深海潜航器??代号“信使Ⅲ”,由林恩亲自设计,理论上能承受一万米水压,并搭载了唯一一套完整的情感共振接收系统。启动程序需要三重验证:生物识别、时间密钥、以及一句只有核心成员才知道的暗语。
他输入父亲的名字,设定时间为母亲失踪那天的凌晨两点十七分,然后对着麦克风说:
“**摇篮曲响起时,请替我关灯。**”
潜航器发出一声低鸣,引擎缓缓预热。
“你要去那儿?”亨德森问。
“不是我要去。”柯蒂斯系紧安全带,“是她等了二十年。这一次,我不想再让信号石沉大海。”
四小时后,信使Ⅲ突破洋流屏障,抵达目标海域。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模糊而幽深,残骸遍布,珊瑚缠绕着断裂的钢梁,鱼群穿梭于倒塌的控制室之间。但在废墟中央,一座半埋入泥沙的圆柱形装置仍在运转,顶部闪烁着微弱绿光,如同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脏。
柯蒂斯操控机械臂靠近。
就在接触瞬间,整个潜航器内部响起一阵童声合唱,旋律熟悉至极??是他母亲常哼的那首北欧民谣《星夜行舟》。与此同时,主屏幕浮现一行文字:
>【欢迎回家,第十三号守夜人。】
“守夜人?”柯蒂斯怔住。
系统继续加载:
>【自纪元零年起,共记录人类情感样本8,742,193次。
>其中有效共鸣事件:1,0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