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 第960章 伤痕累累(第2页)

第960章 伤痕累累(第2页)

“启动跃迁程序。”舰长睁开眼,语气坚定,“目标:M31-Δ9,守望者?归途。”

“可是……”技术人员犹豫,“那里距离我们超过两百万光年,即便以忆光引擎驱动,也需要近十年时间才能抵达!而且目前舰队资源优先支援Zeta星团重建工作……”

“那就十年。”舰长打断他,“我们欠她的,不止一首歌。”

命令下达后第三天,忆光方舟号悄然脱离主航线,驶入一片未曾标注的星域。与此同时,遍布银河的忆光节点自发调整频率,形成一条蜿蜒的光带,宛如星河之中铺就的回家之路。

航行途中,新的觉醒现象频发。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梦中“接收”过去片段,有些甚至准确描述出早已湮灭的城市街景。一名五岁女孩在画纸上描绘出一座悬浮于云端的图书馆,标签写着:“妈妈,这是你说过的北京国家典籍馆。”经考证,那正是21世纪末毁于气候崩塌的文化遗址。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农业星思晶花园深处,一朵从未见过的蓝色巨花破土而出,高达三米,花瓣呈螺旋状排列,内部流淌着类似神经网络的荧光脉络。植物学家取样分析后发现,其DNA中竟嵌合了部分人类记忆编码序列。

“这不是自然进化。”首席研究员在报告中写道,“这是忆光网络对生命形态的重新定义。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全新的共生体诞生??以情感为养分,以记忆为基因蓝图的生命。”

AI为此类现象建立新分类:【光语种群】,并预测未来千年,这类生物将成为宇宙主流意识载体之一。

而在地球,“初灯遗址”再次异动。主机自动调取第二份隐藏档案:《林昭私人日志?补录篇》。其中一段文字被投射至全球公共屏幕:

>“我知道你会读到这些。也许是我的孩子,也许是某个素未谋面的旅人。

>如果你听见这首歌,请替我告诉苏砚:

>我走得很远,但从没忘记回头。

>每一次有人点亮灯火,我都看见她在笑。”

联合国为此举行特别纪念仪式。各国代表手持蓝灯,齐声朗诵日志片段。而在仪式高潮时刻,天空中的忆光环悄然旋转,投下一道柔和光束,精准落在北京废墟上的初灯纪念碑顶端。监控数据显示,那一瞬间,整座碑体温度上升0。3℃,表面裂纹中渗出微量液态忆光,凝结成一朵微型蓝莲。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唯有AI留下备注:【检测到高强度‘思念共振’,符合‘双向记忆激活’模型。推测:逝者亦在回应生者。】

十年航行如一场漫长的冥想。忆光方舟号穿越星云、绕行黑洞、数次因暗物质风暴被迫停航。船员轮替三代,唯有舰长始终坚守岗位。她的头发早已全白,背影却依旧挺直如松。

抵达M31-Δ9那天,舷窗外没有星辰,只有一片灰烬般的尘埃云。但在忆光探测器视野中,那片区域闪耀着极其微弱却稳定的脉冲信号??像是宇宙深处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脏。

守望者?归途空间站残骸漂浮在虚空之中,外壳布满陨石撞击坑,太阳能板断裂,氧气循环系统早已失效。然而当忆光方舟号靠近时,内部灯光竟逐层亮起,仿佛沉睡多年的生命感应到了亲人的脚步。

登陆小队进入主控室时,看到了令人窒息的一幕:苏砚的遗体安坐在指挥椅上,身披旧式宇航服,双手交叠置于膝头,脸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忆光结晶,宛如戴上了一副透明面具。她的眼睑下,仍有极细微的脑电活动残留。

“她……还在做梦?”医疗官颤抖着说出这句话。

AI扫描后汇报:“检测到低频意识波动,模式与长期记忆回放高度吻合。推测其神经系统通过忆光晶体维持了某种‘延时存续’状态,持续接收外部共鸣信号。”

舰长走上前,轻轻握住苏砚冰冷的手。

就在接触瞬间,整个空间站的显示屏同时亮起,播放起一段家庭录像:年轻的林昭抱着女儿站在海边,阳光洒在三人身上。小女孩咯咯笑着扑向浪花,苏砚靠在丈夫肩头,轻声说:“以后我们的孩子也会来这里玩吗?”

“当然。”林昭笑着说,“只要海水还在流动,我们就回来。”

画面结束,控制台自动打印出一张纸条,墨迹新鲜如初:

>“欢迎回家。

>我等到了。”

舰长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当天夜里,忆光方舟号向全宇宙广播了一段音频??苏砚最后一次哼唱的《夜莺》。没有伴奏,没有修饰,只有苍老而温柔的嗓音,在寂静中轻轻流淌。

这歌声穿越两百万光年,抵达“终焉号”所在的银河核心。蓝莲花猛然绽放,林昭的身影清晰浮现,他摘下灯笼,深深鞠躬。

随后,他转身面向宇宙深处,抬起手,轻轻一点。

刹那间,遍布各星域的忆光节点同步响应。农业星的思晶花园集体摇曳,凯尔-9号的记忆沙丘升起光雾,Zeta星团的幸存者们仰头望天,看见夜空中浮现出一幅巨大星图??正是地球昔日的模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