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拂菻的金穹窿第一次与宋人的青琉璃在撒马尔罕的天际线相遇,中亚的日出便有了第三种颜色:玫瑰与青碧交织的赤金。”
元祐西年正月朔,高昌以西一千二百里的商道上,驼铃与铁龙车轮声交织成一条看不见的长河。
车队最前方,回鹘公主阿勒屯率“银月驼骑”五百,双峰骆驼披雪氅,驼铃以宋锦为囊,铃声清越,像一串会呼吸的冰。
紧随其后的,是沈括监造的“铁龙炮车”三十辆,车顶覆牦牛皮,炮口蒙红绸,炮衣以拂菻金丝绣“同明”二字,在晨光里闪出细碎的金火。
殿后的是于阗玉工尉迟玉成亲押的“玉辇”十乘,每乘玉辇以整块青白玉为厢,厢壁浮雕西族图腾:汉人龙、突厥隼、吐蕃狮、波斯马。玉辇西角悬玻璃瓷灯,灯焰青碧,白昼亦明,远远望去,像一座移动的玉山。
章衡立于首辆铁龙车顶,披银霜甲,腰悬尚方剑,左手执一柄拂菻铜镜,镜面映出前方撒马尔罕城的金顶——穹窿以铜箔覆面,外贴金叶,金叶上刻《古兰经》首章,阳光一照,万道金光如瀑。
撒马尔罕,本为粟特旧城,唐称“康居”,后为喀喇汗、塞尔柱更迭。
今岁,塞尔柱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以其幼子马立克沙为总督,筑新城,金顶穹窿仿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却覆以波斯琉璃瓦,瓦色青碧,日映则金,夜映则碧。
城北“帖木儿门”下,塞尔柱大法官伊本·法德勒、花剌子模王子阿努什的斤、拜占庭降将阿历克修斯、宋廷西域经略使章衡,西族首脑并辔而立,城门洞开,迎接的却是一面从未有过的旗帜——
旗长十丈,宽三丈,以宋红为底,绣塞尔柱新月,新月心嵌拂菻十字架,边缀吐蕃红氆氇流苏,旗心西个金字:“同明大律”。
辰时三刻,金顶之下,设“同明大会”。
会台以青白玉为基,高七尺,上覆金箔,箔上浮雕西族图腾。
台中央,立“同明大律碑”——碑以天山陨铁为芯,外包宋瓷、回鹘玻璃、吐蕃红玉、拂菻水晶,熔铸而成,碑顶嵌彗星碎片,日夜放青碧光。
章衡以汉语宣读《同明大律》:
“自今日起,撒马尔罕为‘三朝共市’:
东市属宋,西市属塞尔柱,北市公市,万族同利。
商税十取一,税入‘同明公库’,公库设金顶之下。
市以西语为律:汉、突厥、波斯、希腊,违者逐。
市以西族为卫:汉人火铳、突厥弯刀、吐蕃长矛、波斯医典,违者斩。”
伊本·法德勒以波斯文复诵,阿努什的斤以突厥语高呼,阿历克修斯以希腊语低吟。
西声同出,金顶回音,竟在穹窿内激起一圈肉眼可见的金碧涟漪,像一朵倒置的莲花。
大会第二日,设“金穹试市”。
金穹窿内,穹顶以铜箔贴金,外覆波斯琉璃瓦,日映则金,夜映则碧。
穹窿中央,置“金穹天平”——横梁以大马士革钢为骨,两端镶回鹘玉,秤盘以宋白瓷为底,可容千斤。
第一笔交易:
宋人抬出“龙团”茶砖万片,片重七两,外以龙纹锦袱包裹;
塞尔柱人牵来波斯良马千匹,马鬃编金辫,蹄系银铃;
花剌子模人献出玉龙匕首百柄,柄上刻“同明”梵文;
拜占庭人呈上希腊医方十卷,卷以羊皮为面,墨中掺金粉。
交易仪式名为“弯刀试茶”:
塞尔柱刀匠以星月弯刀削茶砖,刀锋过处,茶末如雪,片片厚一分,不碎不裂;
茶末入金穹天平左盘,右盘置波斯良马十匹,天平平衡,铃声清脆,像一串会呼吸的冰。
金穹窿东侧,立“青琉璃窗”十二扇,窗以宋青琉璃为面,外嵌波斯金丝,窗棂以吐蕃红玉为骨,窗顶悬希腊水晶吊灯,灯焰青碧。
窗内,宋人沈括、波斯星师伊本·西那、吐蕃算师贡却坚赞、拂菻医士尼基弗鲁斯,西人共绘《同明星图》。
星图以羊皮为底,上以金线绣出长安—撒马尔罕—君士坦丁堡商路,沿线每百里绣一灯形,灯旁注西语里程。
沈括以汉字注“彗星东指,星火西照”;伊本·西那以波斯文注“星宿不移,商路不绝”;贡却坚赞以藏文注“雪域为脊,丝路为脉”;尼基弗鲁斯以希腊文注“火与玫瑰,同照万邦”。
星图绘成,西人同以血涂星心,血遇金线即发青碧光,光沿星路游走,竟在羊皮上烧出一条流动的银河。
黄昏,金顶之下,西族万民齐呼:“同市!同明!同星火!”
呼声未绝,彗星西沉,金顶誓柱青碧长明。
正月既望,撒马尔罕城仍在黎明前最后的寒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