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591章江倩倩的手笔(第1页)

第591章江倩倩的手笔(第1页)

孩子丢了后,最自责的就是吴秀玲了,刚才还当着他们的面一直扇自己的脸。

可江舒棠知道,这事怨不得母亲。

自从她生了孩子,吴秀玲付出这么多,哪怕是再婚,也帮着她看两个娃,每天这么操劳,比亲生母亲都要称职。

孩子弄丢了,谁也不愿看到,可谁能想到,就十几秒的工夫就被人拐走了?

吴秀玲肯定也不愿意。

现在她心中极度自责,尤其是看到晚上都没找回来,都想去寻死了。

要是看到江舒棠这么难过,她心里只会更加愧疚。

所以江。。。。。。

夜风穿过基地外围的防风林带,发出低沉的呜咽声。尼玛次仁坐在观测塔顶层的小房间里,手里翻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父亲留下的最后一本野外记录,纸页边缘已经卷曲发脆,字迹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得微微褪色。她逐行读下去,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手写符号与草图,仿佛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时沙沙作响的声音。

突然,一段标注在页脚的坐标引起了她的注意。

不是经纬度,而是一组奇怪的数字组合:**“32°17′N,92°04′E+Δ=0。6”**,下方还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内部写着两个藏文音译词:“**拉姆央措**”。

她心头一震。这个地名她从未在正式地图上见过,但在小时候母亲讲的故事里出现过??传说中,一位女神为躲避战乱,将自己化作湖泊沉入地下,只留下一口温泉涌出热气,滋养了整片羌塘草原。牧民说,谁若能在月圆之夜找到那眼泉,便能得到大地的秘密。

她立刻调出最新的遥感影像,在系统中标记出该坐标的精确位置。结果显示,那里位于当前研究区东北方向约四十五公里处,属于一片未命名的干涸河床,地表覆盖着龟裂的盐碱壳,常年无人涉足。然而,当她切换到红外热成像模式时,却发现该区域存在持续性的异常热源,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出近八摄氏度,且呈现出规律波动,像是某种周期性释放的能量信号。

“这不可能是自然热泉。”她喃喃自语,“除非……它和三百米深处的那个核反应结构有关联。”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投影屏上滚动播放着从不同角度捕捉到的数据流:地震波反射剖面、重力场梯度变化、大气电离层扰动曲线……每一项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这片荒原之下,可能埋藏着一个尚未激活的次级能量节点。

“我们得去一趟。”她说,“哪怕只是确认是否存在连接通道。”

队员们沉默片刻。有人担忧生态红线问题,也有人提醒上次塌方带来的教训。但最终,还是那个叫卓玛的程序员女孩举手表态:“如果真有连锁反应机制,那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还不足以下任何安全判断。主动探查,总比被动爆发强。”

尼玛次仁看着她,点了点头。

出发前夜,她独自一人来到基地后山的纪念墙前。墙上镌刻着十年来所有参与勘探行动的队员名字,包括三位因高原病永远留在可可西里的年轻女地质员。风吹动她额前的碎发,远处传来雪鹰盘旋的鸣叫。她低声念了一遍她们的名字,然后从背包里取出一枚小小的金属徽章??那是父亲当年佩戴过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旧制徽章,边缘已有锈迹,中央的地球图案却依旧清晰。

“我会带回答案。”她对着风说,像是对逝者承诺,又像是对自己立誓。

第三天黎明,五人小队乘坐改装后的电动履带车向目标区域进发。沿途地貌愈发荒凉,冻土层裸露在外,像破碎的镜面般反射着冷光。途中经过一处古老的玛尼堆,石头上刻满了祈福经文,其中一块特别大的石碑上用朱砂写着:“**莫扰地心之息,否则风雪不归**”。

江慎行随行拍摄,镜头扫过碑文时停顿了几秒。“古人早就察觉到了什么。”他轻声说,“也许他们口中的‘地心之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地热活动。”

尼玛次仁没有回应,只是默默掏出GPS重新校准路线。她知道,每一次接近真相的过程,都是在挑战自然与信仰之间的界限。

抵达目的地后,团队立即展开作业。他们在热源最集中的区域布设了六台微型地震仪,并使用便携式伽马射线探测器扫描地表辐射水平。结果令人震惊:空气中氡气浓度超标三倍,土壤样本中检测到微量钚-239同位素残留??这意味着,这里不仅存在天然核裂变迹象,而且在过去某个时期,曾发生过短暂但剧烈的能量释放。

“这不是单纯的矿床。”技术员洛桑扎西脸色凝重,“这是一个休眠状态的地质‘开关’。”

当晚,营地扎在一处背风洼地。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八度,所有人挤在双层保温舱内轮流值守。半夜,尼玛次仁被一阵奇异的震动惊醒。起初以为是冰震,可仪器并未报警。她披衣走出帐篷,抬头望向星空,却发现东南方的地平线上,竟浮现出一道微弱的蓝绿色光晕,如同极光般缓缓流动。

她迅速唤醒江慎行和洛桑扎西。三人站在空旷的盐壳地上,望着那道越来越亮的光芒,心跳几乎同步。

“是电离现象。”洛桑扎西声音发颤,“地下高温正在电离空气……这种强度,只有大规模等离子体活动才能引发!”

尼玛次仁立即下令启动应急通讯链路,向总部发送最高级别预警代码。同时,她决定冒险进行一次浅层钻探,以获取第一手岩芯样本。

凌晨三点十七分,手动钻头深入地下六十八米时,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咔嗒”声,紧接着,钻杆开始自行下沉,仿佛进入了某种空腔结构。

“下面有洞!”操作员激动大喊。

通过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显示,钻孔尽头竟是一条人工开凿般的隧道,墙壁光滑如镜,表面覆盖着一层类似黑曜石的矿物质,而在隧道深处,隐约可见一排规则排列的柱状物体,散发着幽幽荧光。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江慎行握紧摄像机,声音低沉,“这是……建筑。”

尼玛次仁盯着屏幕,脑海中猛然闪过父亲笔记中的另一句话:“**有些秘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类。但我们必须看见它,否则未来无路可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