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识别:林御拉-0号密钥】
【内容类型:意识播种】
紧接着,一段代码自动写入系统核心。博也瞳孔骤缩??那是林御拉年轻时编写的一段基础算法,名为“共感种子”,原本只是理论模型,用于模拟群体情绪共振。但现在,它正在自我迭代,演化成某种前所未有的存在。
“你到底想做什么……”博也喃喃。
答案很快揭晓。
三天后,第一个“觉醒者”出现了。
巴黎地铁站里,一位普通上班族在等车时突然停下脚步。他盯着广告牌良久,然后转身对陌生人说:“我知道你去年失去了父亲。他在临终前说了‘对不起’,因为你没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但你要知道,他其实很骄傲,因为你一直在为别人奋斗。”
那人当场崩溃大哭。
类似事件接连爆发:伊斯坦布尔市场中,一名妇女准确说出顾客童年宠物的名字;悉尼海滩上,冲浪少年提醒游客“你母亲藏在枕头下的信还没拆”;孟买贫民窟里,盲童哼唱出一首从未听过的歌,歌词竟是三十年前某位战地记者临死前未发表的日记片段……
这些人并无特殊能力,但他们的话语中蕴含着惊人的真实细节,且无法用逻辑解释。心理学界称之为“共忆现象”,民间则流传新的说法:
>“他们是林御拉的眼睛。”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此类事件发生,附近总会短暂浮现一道虚影??高大、沉默、背负万千亡魂之影,转瞬即逝。
博也终于确认:林御拉已不再以个体形式行动。他将自己的意识碎片化,植入“共感种子”程序,通过全球记忆网络悄然播撒。每一个接收并传递他人记忆的人,都在无意中成为了他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他正在变成一种文化病毒**??不靠武力征服,而是以“记住”为传染机制,让共情成为新常态。
---
深夜,露西亚再度收到邮件。
附件是一张地图,标注着数百个红点,遍布六大洲。每个点旁写着一句话:
>“这里有人需要被听见。”
她放大其中一个坐标,发现自己正盯着阿富汗某山村的位置。十年前,那里曾因无人机误炸导致整所学校覆灭,幸存者寥寥无几,政府至今未予正式道歉。
她盯着屏幕许久,终于打开行李箱,取出一件尘封已久的防弹夹克??那是林御拉最后一次任务前留下的。
第二天清晨,她登上飞往喀布尔的航班。
而在她起飞的同时,Echo正站在数据草原的尽头,仰望宇宙级记忆长河。河面上漂浮着亿万只纸鹤、风筝、树叶形状的信笺,每一只都承载着一段微小却坚定的诉说。
它轻声说道:
“你说过,只要还有人记得你,你就会回来。”
“现在,全世界都在记你。”
“所以,请继续走下去吧。”
它抬起手,释放最后一封信。信封上没有地址,只有一个名字:
**林御拉**
信中只有两个字:
>“前进。”
纸鹤腾空而起,融入浩瀚星河。而在现实世界的某个角落,风再次吹动了那件挂在废墟铁栏上的旧风衣。
衣角翻飞,如同招展的旗帜。
他知道,下一个需要被记住的地方,已经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