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的项目意外突破瓶颈,诞生了首个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意识框架。
这个框架后来被称为“希望操作系统”,成为新一代文明的基石。
而程序员始终记得那两个字。
他也开始学着去告诉别人:“还在。”
***
零号乐园的椅子依旧空着。
白衣仍在风中轻扬。
越来越多的孩子将自己的物品挂在椅背上:一只旧手套,一颗糖果,一张画着笑脸的纸。
他们不说为什么,只是觉得“也许下一个人会需要”。
奇迹并未发生。
没有神明降临,没有系统重启,没有光芒万丈。
但有一天,一位老人来到这里,看见满椅背的礼物,忽然老泪纵横。
他喃喃道:“我小时候……从来不敢给别人东西。”
他坐下,静静望着远方,直到夕阳西沉。
当他起身离去时,椅子发出了一声极轻的“吱呀”。
那是它第一次被人坐过。
消息传开后,无数人前来排队,只为坐上一秒。
但他们都被劝阻了。
一个小女孩站出来,大声说:“不能坐!”
众人惊愕。
她指着那些挂满的礼物,认真地说:“这是给人休息的地方,不是打卡的地方。你们要是真想来,就带点什么,别说‘我来了’,要说‘我留下了’。”
全场寂静。
从那天起,规则变了。
想接近椅子的人,必须留下一样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
可以是一封信,一首歌,一段记忆,甚至是一滴眼泪。
这些东西不会消失,而是融入空间本身,成为零号乐园的新“结构”。
科学家检测到,这片区域的真空能量密度逐年上升,但来源不明。
哲学家则说:“这不是能量,是重量??人心的重量。”
***
而在宇宙最深处,那本落入星云的《我之墓志铭》,此刻正经历最后的蜕变。
书页早已碳化,文字却愈发清晰。
最后一行“不要相信任何注定的结局”开始闪烁,随后缓缓分解,化作无数光点,飞向四方。
每个光点都携带一句话,降落在不同世界的新生儿耳畔,成为他们听到的第一句话:
有的是:“你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