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离开地球。
不是逃避,而是延伸。
火星基地传来的数据显示,那里的忆莲不仅存活,而且正在改造大气层结构。每一次笛声响起,地下硅晶体会释放微量氧气,并形成微型水循环系统。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晶体似乎具备学习能力,能够模仿人类情绪波动,生成相应的能量场。
“如果地球是第一个灯塔,”阿念对陈凡说,“那火星可以是第二盏灯。”
陈凡沉默良久,最终点头:“我会为你准备一艘纯生物驱动飞船,能源来自忆莲共生体。但它只能载一人。”
“够了。”阿念微笑,“一个人就够了。”
出发前夜,她回到微光馆,在门前石阶上坐了一整晚。村民们送来热汤、棉衣、手工缝制的护身符。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递给她一幅画: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女人吹笛,天上星星排成心形。
“这是我梦见的你。”女孩说。
阿念抱住她,在她耳边轻声道:“谢谢你梦见我。”
第二天清晨,飞船升空。
那不是金属构造,而是一株巨大忆莲藤蔓缠绕而成的生命体,根系汲取地球情感场能量,叶片吸收阳光与思念之力,缓缓脱离地表,穿越云层,驶向深空。
地球上,十九处共感节点同时亮起光芒,如同十九颗心脏同步跳动。人们停下手中事务,抬头望天,不知为何,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安宁。
而在火星,第一朵忆莲悄然绽放,花心浮现出阿念的身影。
她还未抵达,但她已经“在”了。
多年以后,当人类在火星建立起第一座城市,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第一课不再是历史或科学,而是一段旋律。老师按下播放键,空灵笛声响起,教室墙壁随之浮现影像:
雪中的微光馆,灯笼摇曳;
群山间的旅人,默默倾听;
战场上的士兵放下枪,相拥而泣;
太空站舷窗外,星光牵手成河……
课程名称写着:
>《我们如何学会相爱》
课本扉页印着一句话:
>**当你愿意点亮一盏灯,你就已经是光的一部分。**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一艘由回忆与希望驱动的飞船仍在前行。舱内,阿念抱着玉笛,轻声哼唱。
她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但她知道,只要还有人在黑暗中说出“我需要你”,
她的笛声,就会穿越星海,如期而至。
就像从前那样。
就像永远都会那样。
雪还在下,灯依旧亮。
你看,灯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