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大明第一国舅 > 第628章 开阔眼界(第1页)

第628章 开阔眼界(第1页)

朱元璋是一个挺大方的人,起码对马寻是比较大方。

只是他也有自己的要求,拿老朱家的一些事情作为素材,再加上以全家福作为交换,他的要求就是马家的家训初稿得给他借鉴借鉴。

马寻虽说无语,但是也不。。。

夜色渐深,酒席散去,庭院里只剩下几盏灯笼在风中摇曳。马寻独自坐在廊下,手中捏着一枚铜钱来回摩挲,眼神却飘向远处黑沉沉的云贵方向。他心里清楚,这一仗不是为了开疆拓土那么简单,而是朱元璋借刀削藩、整肃西南土司势力的一场大棋局。常茂要去,汤鼎要去,连冯诚都被太子点名随军??这些人,都是勋贵之后,是朝廷未来的柱石,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靶子。

他低声自语:“八一……金不换……你到底藏在哪片山林里?”

那味药,前世叫三七,活血止血,化瘀定痛,堪称外伤圣药。可在这个时代,它还只是滇南土民口耳相传的“山野之物”,连太医院都未收录。若能抢先一步将它献上,不仅姐姐马秀英能在宫中立足更稳,自己这个“国舅”也能在皇帝心中多几分分量。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几年后蓝玉征云南,死于瘴疠疟疾者十有三四,若那时已有此药随军,何至于尸横遍野?

正想着,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抬头一看,竟是傅友德披着斗篷走来,脸色凝重。

“马兄,还没歇?”傅友德坐下,接过仆人递来的热茶。

“睡不着。”马寻苦笑,“你们明日就要启程点将校阅,我这心里就跟压了块石头似的。”

傅友德沉默片刻,低声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常茂、汤鼎,还有冯诚……他们都不是寻常士卒,真上了战场,冲锋陷阵免不了要争功。可越是这样,越容易送命。”

“你不也一样?”马寻反问,“你是主将,肩上担的是几十万大军的性命,更是陛下对你的信任。一旦出了岔子,别说功劳,脑袋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两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无奈。他们是开国功臣,手握兵权,却也如履薄冰。尤其是傅友德,虽为颍川侯,但非淮西旧部核心,一直被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暗中排挤。此番领兵西南,既是重用,也是试探。

“我已经跟医官署打了招呼,”傅友德缓缓道,“调了十二名随军医士,其中三人懂草药辨识,一人曾入苗疆采药三年。他们会跟着中军行动,专司伤员救治。”

“不够。”马寻摇头,“你要的不只是治伤的人,而是能识得‘八一’之人。那东西生在阴湿石缝间,叶似人参,花紫红,根块黑褐带斑纹??你让人按这个去找。”

傅友德皱眉:“你说得如此详细,莫非……你见过?”

马寻一笑,却不答,只道:“广南府一带,土语称其为‘雪乃’,意为‘止血神草’。当地猎户受伤,嚼碎敷上,立时止血。你让通译多打听这类传说,顺藤摸瓜。”

傅友德记下,又问:“若真找到了,该如何处置?”

“先保密。”马寻压低声音,“带回京后再呈交太医院,名义上说是你部缴获的‘地方奇药’。功劳归你,恩泽自然也会惠及随行子弟。但最终……要让我姐知道来源。”

傅友德恍然,点头道:“我明白了。你是想借这药,打通宫中脉络。”

“聪明。”马寻眯起眼,“你以为我为何非要常茂跟着你?他是常遇春之子,蓝玉是他表叔,徐达见了他也得客气三分。但他若能在军中立下医药之功,日后就算不掌兵,也能在太医监、光禄寺这类清要之地安身立命。比一味冲杀强多了。”

傅友德叹服:“你这盘棋,布得远啊。”

话音未落,忽听院外传来喧哗。一名家丁急匆匆跑进来:“老爷!郑国公府来人,说世子常茂执意要连夜出发,已备好马匹,正与家人争执!”

马寻腾地站起:“这小子疯了?明日才点将,他现在走个什么劲!”

三人hurriedly赶往常府,只见厅堂灯火通明,常茂一身轻甲,腰佩长刀,正对母亲丛香桂跪地叩首。

“儿不愿耽搁一日!”他昂声道,“战机稍纵即逝,早一日入滇,便少一日百姓受苦!况且舅舅说得明白,那‘八一’关乎将士性命,我岂能坐等?”

丛香桂泪流满面:“你父亲战死沙场时,我才三十岁!如今你也要走这条路?你以为我是图你富贵?我是怕夜里醒来,再不见我儿归来!”

马寻上前一把揪住常茂衣领:“你给我听着!你现在不是去逞英雄,是去办差!没有粮草调度、没有兵符令箭,你骑匹马就能打进昆明?蠢不蠢!”

常茂毫不退缩:“舅舅,我知道轻重。但我若不表现出决意,那些老将谁会真心带我?谁会把真正的机密告诉我?我要让他们看见??常茂不怕死,也不怕苦!”

马寻怔住了。这哪还是那个爱吃果酒、爱听曲子的少年?分明是骨子里流淌着常遇春的血,烈得烫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