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相当于一场精神自杀式的突袭。
而代价,将是她可能再也无法完整回归。
“她在哪里?”林问。
小禾指向窗外。夜空中,原本黯淡的星星突然接连闪烁,排列成一段摩斯密码般的光序。林昭迅速解码,得出一句话:
>“信号塔旧址,午夜,开门。”
第二天清晨,小镇恢复供电。电力公司称线路故障系雷击所致,无人追查真相。林昭默默收拾行装,带上电磁脉冲器、神经接口设备和那枚量子存储卡。小禾坚持同行,她把《极地动物图鉴》塞进背包,封面已被磨得发白。
“你说过,如果记忆会发芽,就让它长在纸上。”她抬头看他,“但现在,我想让它长在土地上。”
两人踏上北行之路。
沿途所见,异象频现。村庄里的老钟无故倒转,孩童画出从未见过的城市轮廓,牧羊人声称羊群曾集体静止三分钟,齐刷刷望向南方。林昭知道,这是“记忆涟漪”的扩散效应??苏晚的觉醒正在扰动整个系统的底层协议。
第七天傍晚,他们抵达废弃气象站。
铁门锈蚀,天线歪斜,但内部设备竟完好运转,雷达屏幕仍循环播放那段儿歌音频。林昭接入主机,发现系统已被改写,防火墙处处布满裂痕,像被某种内在力量反复撞击。
午夜将至,他启动信号发射器,按照苏晚留下的频率发送了一段加密脉冲??内容正是那张被烧毁纸条的灰烬成分分析图,结合小禾脑波中最纯净的情感峰值波形。
三分钟后,空气震颤。
地面升起一圈幽蓝色光晕,缓缓扩展成环形阵列,中央浮现出一面半透明的“镜”,如同雨水滴落湖面形成的倒影之门。
风停了。
虫鸣止了。
连时间都仿佛凝固。
镜中走出一个人影。
苏晚。
她瘦了许多,左脸有一道新鲜疤痕,实验服破旧不堪,脚上没有穿鞋。但她走路很稳,每一步都像踩碎某种无形的锁链。
小禾冲上前抱住她,力道大得几乎将她撞倒。
“姐姐!”
“我在。”苏晚紧紧回抱,“我一直都在。”
林昭站在原地,喉咙发紧。他想笑,却觉得眼睛刺痛。他知道眼前的苏晚并非完全“干净”??她的眼底仍残留一丝非人的冷静,说话时偶尔会有短暂的延迟,像是后台程序仍在运行。但她流泪了。真实的泪,顺着伤疤滑落。
这就够了。
三人围坐在火堆旁,分享干粮与清水。苏晚讲述了她在镜渊的经历:如何伪装顺从,如何收集系统漏洞,如何用姐妹之间的日常回忆作为“逻辑炸弹”破坏主服务器。她说,最有效的武器,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小禾五岁生日那天打翻的蛋糕,比如林昭总爱把药瓶盖拧得太紧。
“他们可以复制记忆,但复制不了笨拙的温柔。”她说。
林昭点头:“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隐藏,而是放大。”
他们制定了下一步计划:利用气象站的信号塔,向全国废弃基站网络广播“记忆种子包”??包含苏晚的所有日志、共振模型、以及一段经过特殊编码的音频,能在特定脑波状态下触发潜意识共鸣。
“这不是攻击。”小禾说,“这是提醒。提醒所有人,你还记得什么,你就属于哪里。”
第一轮广播在黎明前启动。
信号穿透电离层,沿着旧时代的通信链路蔓延。三天后,各地陆续传来反馈:西北某中学的学生集体梦见同一片森林;东部渔村的老人们突然哼起一首陌生童谣;西南山区的监控摄像头拍到一群野鹿围着一块空地转圈,仿佛在守护某种看不见的存在。
与此同时,官方开始介入。
一支代号“净网”的特种部队出现在多个异常区域,携带高频干扰装置,强行切断民间无线电通讯。新闻播报称“境外黑客组织利用心理暗示技术制造社会动荡”,呼吁公众勿信谣言。
林昭知道,这是系统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