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299章 几家欢喜(第2页)

第299章 几家欢喜(第2页)

不到两个小时,首批资金突破百万。一位内蒙古的毕业生留言:“十年前我睡桥洞,靠一碗匠人牛肉面活下来。现在我有三家店,捐十万,不为别的,只为后来人不再被人当成乞丐赶走。”

当晚十一点,李哲还在办公室核对账目,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张丽娟。

“老师,我刚看完直播。”她的声音透过越洋信号传来,有些微颤,“我在巴黎街头走了很久,看到一家越南河粉馆门口排长队,老板娘系着围裙舀汤,动作熟练得像跳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全世界的小人物都在用一口锅捍卫尊严。”

李哲笑了笑:“你也想起你妈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已带了鼻音:“嗯。她一辈子没进过餐馆吃饭,总觉得那是有钱人的地方。可我现在站在讲台上,教法国人怎么做麻婆豆腐,他们会认真记笔记,会为那一勺红油鼓掌……我终于让她活得像个人了。”

李哲望着窗外,校园灯火依旧明亮。他轻声说:“我们都一样。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为了不让那些曾饿着肚子做梦的人,再被世界踢出门外。”

第二天清晨,绍兴街头出现一幕奇景:数十名身穿“匠人食坊”制服的厨师自发集结,在原店铺门前搭起临时灶台,现场熬制招牌菜??梅干菜扣肉配手工馒头。香气弥漫整条老街,路人纷纷驻足。

更有意思的是,每位食客拿到餐盘时,都会收到一张卡片,上面印着一段话:

>“您吃的不只是饭,是一群普通人拒绝被碾碎的决心。”

视频上传网络后迅速爆火。#绍兴厨师街头起义#登上热搜榜首。央视记者闻讯赶来采访,问及带头者为何如此执着,一名满脸胡茬的中年男人摘下帽子,露出额头一道疤:“十年前我失业酗酒,老婆带着孩子跑了。是李老师收留我学厨,让我重新做人。现在他们想砸我的锅?门都没有!”

舆论压力之下,当地市政府连夜召开协调会。第三天上午,官方通报发布:经查,该商铺租赁合同依法有效,任何单位不得干预正常经营;同时将“匠人食坊绍兴店”列为“小微餐饮创业示范点”,纳入年度民生保障工程。

胜利的消息传回七号院时,正值春雨初歇。李哲正在指导新一批学员拆解一头整猪。刀光闪动间,骨肉分离,油脂洁白,肌理分明。

“猪肉不是肉,是语言。”他对围拢的学生们说,“你要听它说什么。肥瘦相间的部位适合炖,紧实的后腿适合酱,脆骨多的地方就得快炒。不懂猪的语言,就做不出懂人心的菜。”

梁小江??梁小军的堂弟,刚从广西赶来培训??举手提问:“老师,那人心的语言是什么?”

李哲停下刀,看了他一眼,微笑:“是你妈等你回家时,桌上那碗温着的汤;是你爸蹲在门口啃冷馒头,却骗你说吃饱了的样子。我们做饭,不是炫技,是回应这些沉默的呼唤。”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两只竹笼。

“请问……李哲老师在吗?”

李哲抬头,认了出来:“老陈?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当年摔了锅铲的父亲。如今他头发全白,背也驼了些,但眼神清明。

“我女儿托我送点东西来。”他说着打开竹笼,里面是整整六十个手工包制的荠菜猪肉饺,每一个褶子都捏得均匀精致,“她说,这是她店里的招牌,一定要您尝尝。”

李哲接过饺子,指尖触到冰凉的瓷盘,仿佛摸到了十年光阴的温度。

“她现在……还好吗?”

“好!”老人声音陡然提高,眼里泛起泪光,“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县长真来吃过一次,吃完说‘比五星级酒店还地道’,当场就让办公室订了每周团餐。她还雇了六个乡亲,给她们交社保……她说,都是您教的,不能只顾自己。”

李哲点点头,转身将饺子放进蒸屉。十分钟后,揭开盖子,清香扑鼻。他夹起一个,咬了一口,顿时怔住??皮薄馅大,汤汁丰盈,荠菜的野香与肉脂交融,竟有种返璞归真的极致平衡。

“这手艺……已经超过我了。”他低声说。

谭静雅站beside他,轻笑:“因为你教的从来不是复制,而是觉醒。”

一周后,杨小梅本人回到母校,带来一场特别讲座。她站在讲台上,没有PPT,只带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正是当年写的《红烧肉日记》:

>“3月15日,失败。肉太硬,像嚼皮鞋。”

>“4月2日,进步。糖色炒得好,可惜盐放多了。”

>“5月18日,成功!女儿吃了三大碗,说妈妈做的饭最好吃。”

台下许多学员看得红了眼眶。

她说:“我不是天才,也没读过大学。我只是不想让孩子觉得,穷人家的饭就不配香。今天我能站在这里,是因为有人相信,一个女人拎着锅铲,也能劈开命运的石头。”

掌声雷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