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帝秦设计师 > 第89章 学术交流(第1页)

第89章 学术交流(第1页)

原来是东胡使者和月氏使者触怒了秦国皇帝,秦国皇帝才让人带兵征讨,只是秦国使者讲的这经过也太简略了,根本没讲具体是怎么击败的月氏人。

莫非是秦国人此战胜得很艰难,损失很大,所以不好意思讲?

。。。

雨声渐密,如细鼓轻敲瓦檐,顺着屋脊滑落,在青石阶前溅起碎玉般的水花。李念倚在窗边,手中那本《帝秦设计师》静静摊开于膝上,页角微微泛黄,墨迹已有些模糊,却仍能辨出当年一笔一划的执拗与热忱。他呼吸微促,胸口闷痛未消,可眼神清明,仿佛穿透了这雨幕,望见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之后。

王昭立于门侧,披着湿漉漉的蓑衣,发梢滴水,却不肯入内。“您真要启动‘镜渊’?”他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痛楚,“玄镜令牌一旦分发,便是将权力真正交到了那些连字都未必识全的年轻人手里。朝廷不会坐视,世家更不会容忍。”

“正因他们不容,才必须做。”李念缓缓合上书册,抬眼看他,“你记得柳承恩临行前对我说的话吗?他说:‘制度若只由上而下推行,终归是枷锁;唯有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秩序,才是活路。’”

王昭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已经按您的吩咐,把三百人秘密调至骊山别院。但他们大多出身寒微,有的甚至是从流民中选拔而来,毫无官场经验。万一被人反向渗透……”

“那就让他们学会分辨。”李念站起身,脚步略显虚浮,却一步步走向墙边的沙盘??那是整个帝国监察系统的缩影,红线纵横交错,标记着萤石亭、议事会、审计点与影卫据点。“我们教他们识字,教他们查账,教他们写奏章。但最重要的,是教他们不惧权贵,不信谎言,不为利益低头。这才是‘镜渊’真正的根基。”

窗外雷声隐隐滚过,像是天地在回应他的言语。

三日后,骊山别院深处,三百名青年齐聚大殿。他们衣着朴素,肤色各异,有来自岭南的渔家子,有陇西放羊少年,也有齐地破落士族之后。每人胸前皆佩一枚青铜令牌,正面刻“玄镜”二字,背面铭文为:“照官者明,照己者清,照天下者仁。”

李念亲自登台,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们不是官员,也不是差役。你们是帝国的眼睛,是百姓的耳朵,更是未来的守夜人。从今日起,你们将拥有直报中枢之权,可越级调阅文书,可临时接管地方政务,可在紧急时发布‘镜渊警示令’。但记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孔,“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若有人滥用此权,欺压良善,贪图私利,我亲手建立的系统,也会亲手将他碾碎。”

话音落下,全场肃然无声,唯有雨打竹叶之声沙沙作响。

培训持续九旬。每日晨起习武强体,白日研读律法、财赋、军制、农政,夜间演练舆情分析、暗访取证、危机应对。李念虽病体难支,仍亲授“民心判读”一课,强调:“百姓的声音从来不是杂音,而是最真实的政治脉搏。听不懂的人,注定被淘汰。”

与此同时,朝中风波再起。

太常卿周廷章虽被削职,其门生故吏遍布六部,暗中串联,散布谣言称“玄镜令牌实为乱政之始”,更有御史弹劾李念“架空皇权,培植私党”。甚至有宗室子弟公然宣称:“庶民岂配执监察之柄?此非新政,乃是祸根!”

始皇未表态,仅下令:“凡涉‘镜渊计划’者,不得擅入宫禁百步之内。”

李念闻讯,只淡然一笑:“他们在怕。怕的不是三百人,而是这三百颗种子落地后,会长出一片森林。”

果然,不出月余,第一道“镜渊警示令”便横空出世。

一名来自南阳的女监察员苏婉儿,在巡查郡国粮仓时发现,当地太守勾结豪族,以“灾荒减产”为由少征富户税粮,却加倍摊派于贫民。她依规上报,却被层层扣押。无奈之下,她启动玄镜令牌,通过镜渊系统直接向全国三百监察员及直属中枢发送密报,并附上账册副本与证人录供。

消息如野火燎原。

七日内,十七省共四十二名监察员响应联动调查,二十座城池爆发民众集会要求彻查。监察院迫于压力重启案卷,最终查实贪腐金额高达八万金,牵连官员三十七人,其中包括两名九卿副职。

始皇震怒,下诏:“南阳太守斩首示众,涉案官员一律流放北疆修渠三年。另赐苏婉儿‘明察忠勇’匾额,并准其入京面圣。”

此事震动朝野。

民间传唱:“昔日清官断案靠青天,今朝村妇举牌定乾坤。”更有诗曰:“萤石照夜路,玄镜斩奸臣。莫道布衣贱,江山系此身。”

然而,黑暗亦在悄然集结。

秋末某夜,骊山别院突遭大火。火势猛烈,烧毁讲堂两座、藏书阁一座,所幸人员及时撤离。经查,起火点位于存放原始培训档案的密室,且门窗均从外部反锁。更令人惊心的是,守夜影卫竟被人用特制药粉迷晕,手法极为专业。

王昭连夜赶来,面色铁青:“这不是普通纵火。这是冲着‘镜渊’来的灭口行动。他们想毁掉名单,切断联系。”

李念坐在残垣前,望着灰烬中半焦的手稿碎片,轻轻拾起一片,上面依稀可见“反向制约”四字。

“他们越是急,就越说明我们走对了。”他低声说,“传令下去,所有玄镜令牌即刻激活二级加密协议,启用‘星链传递’机制??信息不再集中存储,而是分散流转于三百人之间,一人持一段,唯有集合方可还原全貌。”

王昭凛然:“若有人叛变呢?”

“那就让他背叛一个空壳。”李念冷笑,“真正的核心指令,只有我知道。而我会把它,埋进下一代的血脉里。”

自此,“镜渊”转入地下运行模式。三百监察员化整为零,分散赴任各地要职,表面隶属各级衙门,实则互为耳目,构建起一张无形巨网。

而李念的身体,也如秋叶般日渐凋零。

冬至那天,他执意登上咸阳南郊新建的“议政台”。此台高五丈,仿古观象台而建,四周环绕十六根石柱,每根刻有一项基本民权:言论、监督、集会、教育、公平赋税、司法申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