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金使团被软禁于驿馆,三百亲卫尽数缴械。蔡福连夜召开军议,正式下达《北伐总动员令》:
>“自即日起,全国征调壮丁二十万,粮草加倍筹备,打造战船千艘,修缮兵器甲胄。凡参军者,家中免赋三年;立功者,授田赐爵,子孙世袭。各州郡设立募兵点,优先录用流民、边户、死难将士亲属。三个月内,集结大军五十万,誓师北伐,直捣黄龙!”
檄文传遍天下,举国沸腾。无数青年奔赴青州投军,甚至有女子扮作男装混入营中,只为替父兄报仇。街头巷尾皆传唱新编的《齐王歌》:“一剑斩奸佞,双旗镇北疆。蔡将军不来,百姓无主张。”
然而就在士气高涨之际,一封密信悄然送达蔡福案前??来自沧州前线。
信是秦明亲笔,字迹潦草,语气急迫:
>“王爷速察!末将在榆关俘获一名西夏细作,经严审得知,西夏并非真心求和,而是受金国蛊惑,拟联合吐蕃、回鹘诸部,组成‘五国同盟’,共出兵马四十万,趁我北伐之际,突袭陇右、河西走廊,切断我与西域联络,断我马源粮道。更可怕的是,该计划竟有我朝一名重臣暗中资助,提供军情与资金……据细作供述,此人每月通过长安一家钱庄向西夏输送白银五万两,而那钱庄幕后东家,正是当今国丈??郑居中!”
“郑居中?”蔡福瞳孔骤缩。
此人乃皇后之父,表面温文尔雅,实则老谋深算,一向以“中立调和”自居,从未公开支持任何一方。没想到,竟是他暗通外敌!
吴用沉声道:“此人掌控户部多年,掌管国库收支,若真勾结西夏,后果不堪设想。一旦我大军深入塞北,后方空虚,陇右失守,则整个西北将落入敌手,粮马断绝,北伐必败!”
蔡福当即提笔写信,命快马送往京师张叔夜:“立即查封郑府,控制所有账册往来凭证,拘押其家族成员,尤其是次子郑?,此人常年游历西北,极可能充当联络人。”
同时传令秦明:“加强边境巡逻,封锁玉门关、阳关,凡可疑商队一律扣押审查。另派精锐小队潜入贺兰山,寻找西夏秘密兵营,务必摸清其兵力部署。”
七日后,京师回信:郑府已被查封,搜出大量密信与账本,确凿记载了近三年来向西夏输送钱财、泄露边防布防图的行为。更有惊人发现??郑居中竟私自挪用赈灾银两,伪造账目,导致去年关中饥荒饿死数万人!
蔡福看完证据,怒不可遏,当场摔碎茶盏:“此等国贼,比蔡京更该千刀万剐!”
他亲自起草奏章,请求皇帝下旨:
>“国丈郑居中,身居高位,不思报国,反通敌卖国,祸害黎民,罪不容诛。恳请陛下将其满门抄斩,财产充公,以儆效尤。并追责户部相关官员,彻查贪腐网络,还百姓一个清明乾坤!”
圣旨很快批复:准奏。
郑氏一族三十七口尽数问斩,头颅悬于城门示众三日。抄没家产达白银八百万两,黄金十万两,良田万亩,震惊朝野。
借此东风,蔡福推动新政全面落地:废除苛捐杂税,减免农耕赋役;重建驿站系统,畅通政令传达;设立“忠义学堂”,选拔寒门子弟入仕;更颁布《军功爵制》,明确规定士兵凭战功可升军官,甚至封侯拜将。
短短两个月,大宋气象为之一新。
然而,真正的风暴仍在酝酿。
某夜,蔡福正在书房批阅军报,忽觉一阵寒风吹灭烛火。黑暗中,一道黑影悄然出现,跪伏于地。
“王爷,属下终于查到了……”那人声音沙哑,“种师道的确与金国有密信往来,但他并未背叛朝廷。”
“哦?”蔡福眯起眼睛。
“他是在演戏。接到金使密函后,他故意表现出暧昧态度,引诱对方暴露更多同党。现已查明,金国在陕西布有细作网,渗透至各级将领之中,甚至有一名校尉是完颜宗望的亲侄子,化名潜伏多年。种师道正准备动手清洗,却怕打草惊蛇,故未上报。”
蔡福沉默片刻,叹道:“老将军啊老将军,你这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他提笔写下一封亲笔信,密封后交予密探:“送去种师道手中,只说一句话:‘当年梁山泊上,我也曾被人逼上绝路。如今,我信你一次。’”
半月后,陕西传来捷报:种师道发动雷霆行动,一夜之间铲除境内百余奸细,擒获金国特使两名,截获密信数十封,其中包括一份完整的“中原分裂计划”??金国打算扶持傀儡政权,分裂宋境为五块,分别由蔡京余党、杨戬旧部、郑居中残余势力、西夏代理人及投降派将领统治,彼此制衡,永无统一之日。
蔡福看完情报,久久伫立窗前。
窗外,春雷滚滚,暴雨将至。
他知道,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但这一次,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被诬陷流放、孤身一人走上梁山的落魄将军。
他是齐王蔡福,是千万军民心中的擎天柱石。
他握紧拳头,低声自语:
“你们想把江山切成碎片?好啊……我就一块一块,全都捡回来。”
雨落如注,洗刷着大地上的血污与尘埃。
而在遥远的北方,燕山之巅,第一缕春光照亮了残破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