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通灵神探:摆烂王爷的毒舌娇妻 > 第52章 诡异征兆(第4页)

第52章 诡异征兆(第4页)

上官临风皱眉:"但据林远山所说,他的伙计整夜未曾离开铺子半步。"

"人人都有疏忽的时候,"李清歌意味深长地说,"何况,伙计也是人,有什么不能收买的?"

两人离开李家盐铺时,天色已经大亮。街上陆续有行人经过,市集也开始热闹起来。李清歌和上官临风找了一家茶楼,要了个雅间,继续讨论案情。

"我已查过所有受害的盐商,"上官临风沉声道,"表面上看毫无规律,有老牌商户,也有新进之家,规模大小不一。但细究之下,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支持盐政改革。"

李清歌眼前一亮:"怪不得昨晚林远山和吴大财争执不休,原来是为了盐政改革一事。"

"正是。"上官临风点头,"如今朝中正在讨论新的盐政,意在打破少数盐商的垄断,让更多人参与盐业经营。吴大财作为盐商行首,自然反对此事;而林远山等人则大力支持,认为这是他们崛起的机会。"

李清歌若有所思:"所以这些怪事,是为了阻止盐政改革?通过恐吓支持改革的商人,让他们知难而退?"

"很有可能。"上官临风抿了一口茶,"但是谁有这个动机和能力,却不好说。守旧派的盐商自然是首要嫌疑,但这些手段太过精巧,不像是普通商人能想出来的。"

"会不会是有人被收买了?"李清歌猜测,"比如精通机关术的匠人?"

上官临风摇头:"单凭一个匠人,难以做到这么周密。更何况,要掌握每家盐商的情况,知道何时下手,没有内应是办不到的。"

"那我们需要更多线索。"李清歌沉吟片刻,"不如这样,我以医者身份接近盐商家眷,探听内情;王爷则可以利用朝中关系,了解盐政改革的进展和阻力。"

上官临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主意。只是,你一人行动,我有些不放心。"

李清歌浅笑:"王爷忘了?我可是京城'神医',谁会对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下手?"

"也好,"上官临风不得不妥协,"不过若有险情,立刻传信给我。"

两人分头行动。李清歌以往日积累的医名为掩护,很快就接触到了几位盐商的家眷。这些富商之妻虽然深居内宅,却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尤其是对丈夫生意上的事情,知道得比外人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日后,李清歌来到谢家——谢家是第二家遭遇怪事的盐商,他们的账册无故失踪,差点导致税务问题。谢夫人是个四十出头的妇人,因长年忧思过度,落下了头痛的毛病,请李清歌来诊治。

"谢夫人脉象有些紧,可是近日忧心之事太多?"李清歌收起银针,轻声问道。

谢夫人叹了口气:"可不是嘛,自从那账册不见了,我家老爷整日愁眉不展,连觅食都少了。我看着心疼,却也无可奈何。"

李清歌一边配药,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令夫君经营盐业多年,想必见过大风大浪,怎么一本账册就让他如此烦忧?"

"哎,不是账册的事,"谢夫人压低声音,"是他们那个盐政改革。老爷原本很是支持,还联合了几家商户上书朝廷,不想盐政使马上就要来视察,结果却出了这种事,不知是不是有人故意为难。"

李清歌心中一动:"盐政使?"

"就是礼部侍郎杨大人,专管盐务。"谢夫人解释道,"这杨大人与吴总管交好,是出了名的反对改革。最近听说他常去拜访吴总管,两人不知在密谋什么。"

李清歌继续套话:"杨大人既然反对改革,你家老爷为何还要冒险支持?"

谢夫人叹道:"还不是为了生意?我家老爷早年就与林远山交好,听说要推行新盐政,两人一拍即合,共同上书。哪知道这一上书,惹了大麻烦。"

李清歌心中了然,又问了几个关于谢家生意上的问题,然后告辞离去。

与此同时,上官临风也在朝中奔走,收集关于盐政改革的消息。他找到了自己在兵部的好友赵大人,打探杨大人的情况。

"这杨大人可不简单,"赵大人压低声音,"表面上是个循规蹈矩的官员,背地里却与不少盐商有勾连,尤其是吴大财。听说每年抽查盐商的账目,都是走走过场,从不深究。"

上官临风皱眉:"他与吴大财到底什么关系?"

"姻亲,"赵大人谨慎地看了看四周,"吴大财的女儿嫁给了杨大人的侄子。不过这两人的交往远不止于此,听说杨大人在京郊有处别院,最近常带着吴大财去那里密会。"

上官临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京郊哪里?"

"西郊梅园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宅子,门口有两棵老柳树。"赵大人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听内务府的朋友说,杨大人最近还经常向工部那边打听一些奇怪的材料,什么夜明砂、燃香、机簧之类的。"

上官临风心中一惊——这些不正是制造"鬼怪"和机关的材料吗?他急忙告辞,准备找李清歌汇合。

夜幕降临时,两人在李清歌的药铺碰头,交换了各自的发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