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李清歌一家在上官临风的陪同下进入皇宫。李远山穿着崭新的朝服,沐凝霜则身着素雅的大周女子服饰,两人虽然紧张,却步履坚定。他们知道,这一天是他们名誉恢复的开始,也是女儿未来幸福的保障。行走在宽阔的宫道上,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温暖,仿佛是上天的祝福。
"记住,"上官临风在进殿前嘱咐道,"只需说出真相,无需惧怕。皇兄虽威严,却最重情理。"
李远山深吸一口气,向妻子和女儿投去坚定的一瞥:"走吧,三十年的等待,终于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已经齐聚。朝堂上传来低沉的议论声,显然今日皇上召集众臣,是有大事要宣布。当李远山夫妇随着上官临风入殿时,朝堂上立刻响起一片惊讶的低语。三十年前的"血月之夜"虽已远去,但李远山的名字和事迹在军中仍是传说。当年那位白手起家、屡立战功的少年将军,本该拥有辉煌的前程,却因一夜之间的变故而身败名裂。而今,这位被认为背叛边关的将军竟然活着回来了,还带着那位传说中的"敌国细作"夫人。这一幕堪称朝野震动。
"李远山,见过陛下!"李远山单膝跪地,高声行礼,声音洪亮,不卑不亢。
沐凝霜紧随其后,恭敬地行了大礼:"臣妇沐凝霜,拜见陛下。"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尊严。
龙椅上的皇帝神情严肃,审视着跪在殿中的夫妇。他已年过半百,眉眼间刻着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刀。片刻沉默后,他开口道:"李远山,当年'血月之夜'一事,朕已从七弟处得知始末。今日,朕要亲耳听你讲述当年的真相。"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这位失踪三十年的将军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李远山抬起头,目光炯炯,声音坚定:"陛下,臣对大周的忠心天地可鉴。当年血月之夜,确实有叛乱,但不是臣与内人所为。真正的叛徒是冬月族派来的间谍,他们借我内人的身份做掩护,企图破坏边关防线。"
李远山娓娓道来,将当年的事情一一道出。原来,当年沐凝霜被父亲派往大周,本是为了刺探军情,却不想爱上了李远山。两人结为夫妻后,沐凝霜就决心与过去一刀两断,彻底投入大周的怀抱。冬月族得知此事,派出杀手欲除掉这个"叛徒",却被李远山夫妇察觉。夫妻二人一边抵抗杀手,一边调查冬月族的阴谋,不料却被冬月族反咬一口,诬陷他们通敌叛国。
"当臣发现真相后,与内人一同揭露了冬月族的阴谋,却被诬陷为通敌叛国。为保护刚出生的女儿,臣不得不伪造双亡的假象,隐姓埋名,等待时机洗清冤屈。三十年来,臣和内人一直在边关秘密监视冬月族的活动,多次挫败他们的阴谋。"李远山说到这里,眼中满是坚毅和无奈。
沐凝霜接过话头,声音微颤却坚定:"陛下,妾身虽出身冬月族,但嫁给远山后,便已将大周视为家。妾身宁愿背叛血脉,也不愿伤害相爱之人和这片土地。这些年来的隐忍与痛苦,都只为等待今日,还远山一个清白。"
她说着,眼中泪光闪烁,却倔强地不让泪水落下。这份坚强,让在场的许多人都为之动容。尤其是那些年长的将领,许多人曾与李远山共事,只是碍于当年的局势和证据,不得不认同叛国的判决。如今听闻真相,不少人都红了眼眶。
李远山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锦囊,恭敬地呈上:"这是臣这些年来收集的冬月族活动证据,以及当年血月之夜的真相。"锦囊中是一叠泛黄的信函、图纸和几枚奇特的徽章,每一件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证据。
皇帝命人取来锦囊,亲自查看其中的文书和证物。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从严肃渐渐变为震惊,最后化为深深的叹息。这些证据不仅证明了李远山夫妇的清白,更揭露了冬月族这三十年来对大周的渗透和破坏。
"李远山,朕负你良多。"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愧疚和感慨,"当年若非边关大乱,朝中局势动荡,或许朕能给你公正的审判。如今尘埃落定,朕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还你一个清白!"
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三十年的委屈与不甘,三十年的隐忍与等待,终于迎来了结果。李远山的眼眶湿润了,这个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从不畏惧的将军,此刻却因一句公道的话语而红了眼眶。沐凝霜则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握紧了丈夫的手。
皇帝站起身,声音洪亮,在金銮殿内回荡:"传旨,即日起恢复李远山将军原有官职和爵位,追赠'忠义伯'称号,准许其一家重返朝廷,恢复名誉!沐凝霜虽出身敌国,但忠于大周,特赐'贤德夫人'名号,以表彰其忠贞之心!"
满朝哗然,但更多的是欢呼声。尤其是那些年长的将领,许多人都曾与李远山一同征战,对他的冤屈早有耳闻,如今终于看到了正义的时刻。有些老臣甚至当场落泪,为这迟来的公道感到欣慰和心酸。
李远山夫妇跪地叩谢皇恩,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三十年的蒙冤,终于在这一刻得到洗刷。这漫长的等待,值得吗?沐凝霜看着丈夫欣慰的侧脸,心中有了答案。为了爱,为了家,为了心中的那一点倔强的坚持,无论等待多久,都是值得的。
殿外,李清歌等候多时,听到诏令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泪水滚滚而下。上官临风站在她身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他了解她,知道这一刻对她意味着什么。从一个被人议论的"叛将之女",到如今堂堂正正的"忠义伯"之女,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心灵的救赎。
"冤屈已雪,未来可期,"他柔声道,"清歌,你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以李远山之女的身份生活了。"上官临风的声音温柔如春风,却透着坚定的力量。
李清歌转向上官临风,眼中泪光闪烁,如同初春的朝露:"这一切,若没有王爷相助,怎能实现?"她想起了他们在边关的危险处境,想起了他为保护她父母而受的伤,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这份恩情,此生难忘。
上官临风摇头,眼中满是柔情:"不必言谢。能与你一同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是我的荣幸。"他没有说出口的是,能看到她脸上重现笑容,就是他最大的满足。这个倔强而坚强的女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正在此时,李远山夫妇从殿内走出,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李清歌立刻迎上前去,与父母紧紧相拥。这一刻,漫长的痛苦和等待终于画上了句号,一家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团聚。
"女儿,"李远山轻抚着女儿的头发,声音中带着自豪和疼爱,"从今以后,你再也不用因为我们而隐藏自己了。"
"父亲,"李清歌靠在父亲宽厚的肩膀上,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被父亲高高举起的小女孩,"女儿从不觉得您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相反,正是您和母亲的坚持,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正义。"
沐凝霜微笑着看着父女俩,眼中满是温柔。她的目光越过李清歌,落在上官临风身上。作为一个母亲,她早已看出了女儿和这位王爷之间那份超越友谊的情感。今日之后,这份感情或许终于有了发展的可能。
当日傍晚,皇帝特意在太和殿设宴,为李远山一家接风洗尘。宴会上,李远山被正式任命为朝廷军事顾问,负责边关防务;沐凝霜则因其通灵术和医术精湛,被任命为宫中师傅,专职指导宫中女眷习医。
酒过三巡,皇帝亲自举杯,向李远山敬酒:"李爱卿,这杯酒,是朕代表大周,敬你三十年来的坚守和忠诚。"
李远山起身回敬:"陛下,臣此生无憾,能为大周尽忠,即使再经历一次血月之夜,臣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皇帝的目光越过李远山,落在不远处的李清歌和上官临风身上。两人正在低声交谈,眼中满是默契和温情。皇帝若有所思地笑了笑,随即向上官临风招手:"七弟,过来。"
上官临风立刻上前行礼:"皇兄有何吩咐?"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清歌,又看看上官临风:"这次边关之行,你做得很好。朕一直担心你对朝政不够关心,如今看来,是朕多虑了。"顿了顿,又道:"这李家女儿,才貌双全,又精通医术,若得贤婿,必是美事。"
上官临风心头一跳,明白了皇兄的意思,却不知如何回答。他看了看不远处的李清歌,心中有了打算。
宴会结束后,李清歌一家终于获得了久违的平静与安宁。他们被安置在京城一处幽静的府邸,开始了新的生活。李远山与沐凝霜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在阳光下,不必再躲躲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