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28想不想弯道超车走个捷径(第1页)

728想不想弯道超车走个捷径(第1页)

王新军听着赵振国条分缕析的困难,脸上没有意外,只是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反问他:

“振国,难道难,我们就不做了么?你这家伙,今天说这话,可不像你啊,有你这么专门拔气门芯的么?”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你忘了,当年在西北戈壁,‘邱小姐’是怎么造出来的?那时候,我们有什么?不也是从零开始,靠算盘打出来的吗?!”

赵振国沉默了。

王新军这话,还真没说错,咱们的59式坦克,还真是靠。。。。。。

暴雨过后的第七天,天空终于彻底放晴。阳光像金线般洒在刚翻过的田垄上,泥土蒸腾出湿润的香气。赵振国一早便扛着锄头下了地,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地帮李寡妇家抢插晚稻秧。她男人去年病逝,儿子在外当兵,家里缺劳力,村委排班表上早就写着“赵振国包户帮扶”。

他弯腰插秧的动作依旧利落,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在他身后整齐铺开。小丫带着几个大学生志愿者也来了,提着保温桶送来绿豆汤。她蹲在田埂边,看着父亲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忽然想起小时候??那年大旱,赵振国也是这样赤脚走在干裂的田里,一桶一桶挑水救苗,整整四十天没睡过一个整觉。

“爸,您真打算一辈子就这么干下去?”小丫轻声问。

赵振国直起腰,擦了把汗,笑了笑:“怎么,嫌我老土了?”

“不是……”小丫摇头,“我只是怕您累垮。昨天省里又打电话,说特训班学员联名请您去讲课,连中央党校的教授都点您的名字。”

“我不去。”赵振国把锄头往泥里一插,“那些讲堂太高,站上去容易飘。我得踩着土,才踏实。”

正说着,远处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是邮递员老周,风尘仆仆地赶来,手里攥着一封红头文件。

“赵书记!省发改委批文下来了!”他气喘吁吁,“‘青山未来基金’正式纳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每年追加财政补贴一百二十万!还有……国家农业农村部要派专家组来调研,准备把咱们的经验写进《新时代集体经济发展白皮书》!”

人群瞬间沸腾。有人拍手叫好,有老人抹起了眼泪。林晓激动得差点踩进水田里,连忙掏出笔记本记录。

赵振国却只是默默接过文件,仔细看了一遍,然后轻轻折好,塞进贴身衣兜。

“知道了。”他说,“告诉上面,我们青山村不搞花架子,要支持就帮我们修通南岭那段断头路,再建两个标准化育秧大棚。别的不要。”

当晚,村委会灯火通明。议事会紧急召开,议题有三项:基金扩面、道路修建资金分配、以及是否接受央视纪录片团队长期驻点拍摄。

争论从一开始就激烈起来。

“育秧棚当然重要,但南岭路更急!”生产队长老陈拍桌子,“每年收粮季都有车陷在烂泥里,摔死过两头猪!再说,路通了,冷链车才能直达田头!”

“可孩子们上学呢?”妇女主任张姐站起来,“我看这笔钱该优先建幼儿园!现在娃娃们跑三里地上学前班,雨天全是泥巴路!”

赵振国没说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钱怎么花的问题,而是发展重心的抉择??产业?民生?还是宣传?

李哲犹豫道:“要不……先做个问卷调查?让村民投票?”

赵振国摇头:“三百多人,意见能有一百种。我们要做的,不是迎合所有人,而是看清谁最需要帮助。”

他起身走到墙上的村庄地图前,手指缓缓划过南岭、小学、养老院、加工厂……

“听我说个事。”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去年冬天,王秀兰去镇上买药,回来时雪大路滑,摔了一跤,膝盖肿了一个月。那天我在开会,没能去接她。后来我想,如果有一条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她就不会摔。”

屋里静了下来。

“还有,春耕时刘婶的儿子从部队探亲回来,背着六十斤化肥走了八里山路,到家腿都软了。他问我:‘叔,咱村啥时候能像城里那样,车开到家门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搞集体经济,不是为了数字好看,是为了让人活得更有尊严。路不通,货出不去,人也难进来。修路,是打通命脉。”

最终,会议决定: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南岭公路硬化工程,配套建设排水渠和路灯;育秧大棚由村集体自筹加银行贷款解决;幼儿园项目列入明年预算重点推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