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胸膛一下下起伏,很稳定,他的心跳从来都这么稳定。
不一会儿,梁闻喜亲自送来补汤,旁边有一盘果脯。
阮宁芙坐在桌子一侧,手里一只白瓷碗,她一勺一勺慢慢喝。
萧翀乾仍旧坐在桌案后,微微低着头,批阅奏折。
御笔朱批,墨是红色的,墨条也是红色的。
见砚台里的墨汁只剩下一痕,她挽起袖子,先拾起砚滴,往砚台里滴两滴水,然后拿起红色墨条,一圈圈研墨,低着头,视线有意避开那些奏折。
心情随着手里墨条一圈圈转动而变好。
过一会儿,砚台里的墨水差不多够用了,她轻轻放下手里的墨条,精神也缓和了许多。
双手叠在膝上,目光越过摇动的笔,向萧翀乾看去。
他一目十行,提笔挥毫速度很快,很快,他批阅完一本奏折,扔到一旁去,接着是下一本,如此往复。
眼神专注镇定,心无旁骛。
阮宁芙暗暗动了动蜷曲的腿,不酸不软,比起刚刚,好很多了。
她提了下裙子,准备悄然离开。
一直低头认真批阅奏折的萧翀乾,忽然说:“阿柔,是要去礼佛么?先等一下。”
阮宁芙停下动作,疑惑等待,他还是认真批阅奏折的样子,微微低头目视奏折,神情严肃,下笔如飞。
不小心扫了奏折一眼,发现是一封劝谏奏章,谏的不是别人,而是萧翀乾。
她打眼扫过去,不小心将内容看了个七八分。
写奏折的大臣说:
最近您很少出现在内阁和政事堂,大臣们都很少见您,大家很关心您。
虽说陛下一直按时批阅奏折,臣子们的政务也可以上折子说明,但有些事情还是面谈更好,大家的交流可以更有效率。
另外,不知道陛下最近在忙什么,可有什么事情或者烦恼?若是有,尽管说出来和诸位大臣一起商量商量,大家随时乐意为您分忧。
希望陛下您能经常露面。
上折子的人叫魏昶,阮宁芙记得这位京官,是个谏议大臣,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他娘子说他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一天也说不了十句话。
但眼前这封折子却密密麻麻、洋洋洒洒写了数千言。
萧翀乾给批阅:已阅,奏本字太多,下次简洁点。
这句话真是简洁易懂,偏偏萧翀乾一本正经,阮宁芙一下子笑了。
萧翀乾撂下手里的笔,在转过头去,就看见阮宁芙坐在一旁微笑,杏眼微弯,目光盈盈。
不知怎么,望着阮宁芙的脸上自然流露的笑容,他脸上也很容易露出一点笑容来。
对她说:“阿柔,你要不要随朕一起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