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隆万盛世 > 1569讨伐不臣(第1页)

1569讨伐不臣(第1页)

时间悄然流逝,锦衣卫不断在京城各坊市传播倭国可能再次派出倭寇袭扰大明的消息,同时也释放出内阁和兵部正在考虑先发制人,利用成形的水师,先行出击攻打倭国,避免战火再次荼毒大明。

这个消息传播出去后,。。。

冯念的高烧持续了整整三日。茅屋外,归义营残部轮流值守,刀不离手,眼不闭睛。杭州至京师千里迢迢,每一步都踏在生死边缘。他们不敢走官道,只能穿行于山野小径,昼伏夜出,如鼠避猫。可冯念的身体已撑不到最后一程??他的左臂伤口再度溃烂,脓血渗入血脉,寒热交攻,神志时清时昧。

第四日清晨,一名老药农悄然进屋,背着竹篓,脸上皱纹如沟壑纵横。他是归义营旧识,曾在万历初年为军中郎中,后隐居通州乡野,专采草药疗治贫民。他翻开冯念眼皮,搭脉良久,摇头叹道:“此症乃毒火攻心、气血两竭,若无‘雪参丸’吊命,活不过七日。”

“雪参丸?”一名归义老兵皱眉,“那不是宫中御药房秘制之物?民间早已绝迹。”

老药农点头:“唯有西苑永寿宫尚存方子,且需用三十年以上雪岭人参为主药。如今市井所售,皆是赝品。”

众人默然。永寿宫正是“文伥零号”藏身之所,戒备森严,连太监出入皆须搜身,外人如何能取药?

就在此刻,窗外忽传来一阵轻微响动。一人翻墙而入,黑巾蒙面,身形矫健。他摘下面巾,竟是阿菱!她满脸风霜,衣衫褴褛,左肩缠着染血布条,却仍挺直脊背。

“我还活着。”她声音沙哑,“缇骑追我至昱岭关悬崖,我跃下山涧,侥幸未死。一路乞讨北上,打听你们踪迹。”

冯念在昏沉中听见她的声音,猛然睁眼,嘴唇微动:“阿……菱?”

阿菱扑到床前,握住他冰冷的手:“我回来了。你说过,真相的火种不能熄。我也不会让它熄。”

她从怀中取出一只青瓷小瓶,递与老药农:“这是我在徽州绩溪那座古庙佛像腹中找到的。冯念留下的暗记指向它,我花了三天才破译机关。”

老药农接过细看,双目骤亮:“这……这是先帝钦赐给皇后调理心疾的‘九转回春散’!虽非雪参丸,但药性相近,若配以黄芪、当归煎服,可延命半月!”

众人欣喜若狂。冯念服下药后,呼吸渐稳,额头冷汗退去,终于沉沉睡去。

阿菱坐在床边守着他,指尖轻抚他枯槁的脸颊。“你总说自己命贱,可你知道有多少人在等你带回真相吗?”她低声说,“裕王等着,百姓等着,就连那些被青萍会吞没良知的官员,心里也藏着一丝希望……你在替所有人活着。”

夜深人静,归义营首领召集众人议事。他们必须尽快北上,但沿途关卡重重,浙江巡抚已下令通缉所有形迹可疑之人,甚至连商队都要查验通关文书。更糟的是,近日京畿一带流言四起,称“有逆党欲挟持亲王作乱”,张宏借此调遣京营兵马加强城防,并在卢沟桥设卡盘查南来车辆。

“硬闯不行。”一名老兵道,“我们只有二十人,全是轻装步卒,碰上骑兵一冲就散。”

“那就智取。”阿菱忽然开口,“我知道一条路??白河故道。”

众人一怔。

“白河旧河道自通州向东,经香河、宝坻,直抵蓟州边界。百年前因洪水改道废弃,如今杂草丛生,无人看守。只要绕过顺义,便可从东北方向逼近京城,避开卢沟桥与德胜门两大要隘。”

“可那是沼泽地!”有人反对,“雨季刚过,泥潭遍布,马都不能行,何况伤员?”

“所以我们不用马。”阿菱平静地说,“用船。通州本就是漕运重镇,沿岸废弃渔船无数。我们可以伪装成运芦苇的渔民,趁夜顺流而下,在朝阳门外十里处登岸,再由城内接应点潜入。”

计划定下,即刻行动。

次日凌晨,一行人抬着冯念登上一艘破旧渔船。船体漏水,桨叶残缺,但他们别无选择。老药农留下照看其他伤病,其余十八人分乘两船,顺白河故道缓缓前行。

河水浑浊,浮满腐叶与死鱼。两岸芦苇高达数丈,风吹如浪,遮天蔽日。每当远处传来巡逻哨船的锣声,他们便立刻熄灯蹲伏,屏息凝神。有一次,一艘锦衣卫快艇擦舷而过,仅距不足十丈,幸而浓雾弥漫,未被发现。

第五日黄昏,船只抵达预定地点。此处距朝阳门约十二里,荒僻无人,唯有一座坍塌的石桥横跨河面。接应之人早已等候多时??乃是魏广德安插在京郊的眼线,一名退役千户,化名“刘五”,经营一家骡马店,专为秘密传递消息的信使提供落脚之地。

冯念已被转移到一辆封闭货车上,盖满干草。阿菱扮作村妇,随车队同行。途中遇一次盘查,官兵见是运饲料的老把式,又赏了几钱银子,便挥手放行。

深夜,车队驶入骡马店后院。刘五亲自迎出,神色凝重:“不好了,宫里出事了。”

“怎么?”阿菱心头一紧。

“昨夜裕王欲入宫觐见皇帝,却被拦在玄武门外。张宏亲率三千京营围住南苑行宫,宣称‘奉旨戒严’,禁止任何人进出。今晨更有传言,皇帝已于三日前驾崩,遗诏被司礼监扣押,只待推出‘假龙’登基!”

众人心头如遭雷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