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55章 程大少安抚祖大寿 满将军半道遇伏兵(第4页)

第155章 程大少安抚祖大寿 满将军半道遇伏兵(第4页)

十二月初五,小庄园外来了一支骑兵队,他们是侯世禄丢在怀来县的队伍。

侯世禄匆匆去入京,手下游击郑祖禹,千总王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散落怀来县各地的人手找齐。

收拢完人手,这才赶了过来寻找主将归队。到达京城之后,知道侯世禄在这里养伤,所以找上门来。

大少也不能把这一千六百多人往外面赶,又不可能把他们留在这个小小的营地里,这对自己的队伍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大少不敢留他们驻扎小庄子,只得让他们在靠近自己营区的西南侧扎营,并找李帮华给他们搞来了粮饷物资。

这支流浪了快两个月的队伍,总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从此过上了有吃有喝,还不用打仗的幸福生活。

除了每天早晨那烦人的哨子声和哗哗的跑步声,不知道疲倦的口号声,搅得他们没法睡懒觉之外,这小日子过得还是挺甜蜜的。

自打十一月二十日,建奴于广渠门对峙之后,大部分的勤王军都退回瓮城休整,城外就剩关宁一支大军驻守。

距离两里驻扎的建奴似乎也不想和关宁军打仗,双方就这样脸贴着脸的和平相处起来,北京城外的战场,竟然奇迹般的安静了大半个月。

但是,良乡,房山一带,被建奴抢劫一空的消息,如雪花一般的飞进了紫禁城。

这一下文武大臣不干了,良乡,房山可不同于京城周边。

京城东北的土地,大多数都是皇庄和勋贵们的田产,抢了多少烧了多少,文武大臣们不心疼,反正勋贵们手里除了钱也没权,再有意见,文武大臣都不鸟他们。

可良乡,房山不一样,那一带的良田,可都是京城大老爷们的私产,被建奴这么一抢,每一位大老爷的心都在滴血。

这一下,满朝文武的议事的主题,全都放在了建奴的身上,每天上朝,那些御史言官翻来覆去的喷,把那勤王的军将全喷个狗血淋头。

在满朝文官口诛笔伐之下,崇祯帝终于是按捺不住,于十二月十二日,下了圣旨,让满桂带兵马上带兵出城迎敌。

可你们既然要这些士兵帮你打仗,你们得出钱出粮让人家吃饱饭啊。

可怜的勤王军队住在瓮城里,依然是缺吃少穿,三天时间里两天喝稀粥,一顿吃干饭,己经在城里休整了快一个月,士兵们依然是面黄肌瘦,手脚无力。

可圣旨都下了,士兵状态再不好,也只能硬着头皮出战了。

满桂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传令各处的勤王军队于十二月十六日出城,在永定门外集结誓师,准备带着这群互不隶属的乌合之众出城找黄台吉决战。

十西日,郑祖禹入庄向候世禄报告,收到兵部命令,要求队伍十六日巳时到永定门外集结,前往良乡找黄台吉决战,三鼓不到者,斩。

大少嘲笑:“这些文官老爷们就是瞎整,眼面前就有女真人的军营,守营者横竖不过万来人,集结所有勤王军队,把那军营围了,半天就能拿下来。

文人掌兵,怪事横生。放着眼面前的敌人不打,非要抽风,让军队跑到几十里以外去找抽。

人家是全骑兵,能打能跑,这些官老爷们是对大明的士兵有多大的仇恨?非要想方设法的让士兵们去送死。”

侯世禄忙打断:“小公子切莫乱说,朝中文官大老爷可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是有大才的,他们读的书比我们吃的饭还多。”

大少笑了:“他们读的那几本破书,以为看过两天兵书就是韩信,岳武穆了,简首搞笑。大明的军队就凭他们这样瞎搞,就算让韩信来了都得脱层皮。”

侯世禄无可奈何,只能问郑祖禹:“兵部文书拿来本将看看。”

郑祖禹递上文书,侯世禄看得仔细,命令中指名由郑祖禹统领,到永定门后受马世龙节制。并未提及对自己的安排。

候世禄知道,朝廷这是剥夺了自己的兵权,以后的军事行动都与自己无关了。

“唉,老了,不中用了,原以为这伤也好的差不多,马上又可以为朝廷效力,没想到会这样,也罢,等退了建奴,就回家养老。”

大少在旁安慰:“这有什么可忧虑的?反正也没什么功劳可拿,尽打败仗,必然受责,不去正好。”

侯世禄点头,告诫郑祖禹:“本将不在,将军临战之时,不要畏首畏尾,当奋勇杀敌,以报国恩。”

郑祖禹暗然,大少笑道:“将军见到满桂的时候,帮我对满桂将军问声好。

顺便提醒他一句,出征的时候在后背上多穿两层甲,他若问起,首接告诉他,我说的,至于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

还有,将军出征,如果有可能,离关宁军远一点,估算战力的时候,更不能把他们算进去。”

郑祖禹告辞,才走出通道外,一名小孩追了出来:“郑将军请留步。”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