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天工宰执之熙朝风云 > 第103章 敦煌互市(第1页)

第103章 敦煌互市(第1页)

——“当河西走廊的驼铃与地中海的桨声在同一杆秤上相遇,敦煌便不再是边城,而是天下的心脏。”

元祐三年西月,祁连山仍戴雪冠,敦煌却己草色朦胧。黑河(古弱水)春汛未至,水浅而清,河底卵石历历可数。河面浮着昨夜融冰,像无数碎镜,载着晨光缓缓东去。

南岸,一座崭新的“敦煌互市榷场”拔地而起。围墙以水泥夯筑,高一丈六,顶覆琉璃瓦,瓦色随日光变幻,远望如一道流动的虹。正门悬金字匾额,上书“万国通津”,乃仁宗御笔。门左右各立一座望楼,楼顶置“千里镜”两具——镜筒以黄铜卷焊,镜片由拂菻工匠打磨,可窥十里外驼队旌旗。

章衡率沈括、李诫、回鹘可汗女阿勒屯、于阗王尉迟苏拉、塞尔柱副使阿姆尔,立于门楼下。众人身后,是刚刚竣工的“河西市舶司”官署:三进青砖大院,前厅理货,中厅征税,后厅议事。厅前矗立一座汉白玉日晷,晷面刻十二辰,并刻波斯文、突厥文、希腊文时辰对照,一条晷影同时指向三种时间。

巳时正,一通鼓罢,市舶司主簿李诫(兼通汉、波斯、突厥三语)登上高台,宣读《敦煌互市新律》:

“一、凡入市舶者,先验旗、再验货、后验人。旗分五等:宋龙旗、回鹘银月旗、于阗玉斧旗、塞尔柱新月旗、拂菻十字旗。无旗者,不得入。

二、货分九品:茶、丝、瓷、香药、玻璃、宝石、铜铁器、马驼、奴隶。各品按质色、重量、路途远近,税十取一,以交子、白银、大食第纳尔并行。

三、人分三等:商、工、奴。商给‘通市券’,可往返三次;工给‘技艺牌’,一年一换;奴给‘附籍签’,随主买卖,不得私逃。

西、争讼之断,以汉律为主,参用回鹘‘叶护法’、波斯‘王书法’。设‘三语司首’六人,轮流坐堂,汉、波斯、突厥语同声传译。

五、凡携火器图样、天文仪、医药方者,免税,但须留副册于市舶司,以供大宋学士译介。”

宣读完毕,台下商队爆发出潮水般的欢呼。汉人茶商、波斯玻璃匠、大食香料贩、拂菻钟表师、于阗玉工、回鹘马客,各色衣袍交织成一幅流动的锦缎。

正午开市,第一笔交易在众目睽睽下完成:

——拂菻商团“洛泰尔商会”以三十只玻璃火罐(内装希腊火原液),换取景德镇青白瓷三百件。

火罐形制奇特,肚圆颈细,封口以铅锡合金熔焊,外壁刻十字纹;青白瓷则胎薄如纸,光照见影,声如磬。

拂菻使者米哈伊尔捧起一只青瓷杯,对着阳光惊叹:“Sinae瓷,薄如贝壳,声如水晶!”

景德镇瓷商沈万三则捧起玻璃火罐,对着火光细看:“此物盛火不裂,若改作灯盏,可省鲸油三分!”

两人相视大笑,当场议定:明年以瓷器换玻璃工艺,另由宋方出匠人,赴君士坦丁堡设窑试烧“半瓷半玻璃”新器。

午后,互市广场搭起一座“百戏台”。

回鹘乐师击筚篥、挝鼓吹《拓枝》;于阗旋金铃,裙裾飞成一朵朵玉莲;拂菻琴师抱竖琴,奏希腊古调《酒神颂》;宋廷教坊司派出十二名女乐,着汉宫锦袍,以筚篥、琵琶、羯鼓相和。

最惊艳者,乃阿勒屯亲领的“雪中柘枝”:

十二名回鹘少女,赤足踏雪,脚踝系银铃,手执火罐灯。灯内燃鲸油,火焰随旋转忽高忽低,映得雪面一片金红。她们以突厥语高唱:

“天山雪,宋家月,照我同归路;

黄河水,地中海,载我共富舟。”

台下,汉人老商听得热泪盈眶,波斯香料贩击节叹赏,于阗玉工干脆把自家最好的羊脂玉抛上台,权当打赏。

傍晚,阿姆尔将敦煌互市盛况写成波斯文急报,以飞鸽传至木鹿城。

十日后,塞尔柱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于王帐阅报,沉吟良久,对左右道:

“宋人能在雪原开不冻之市,又能以火器守之,其志不小。昔日唐与大食争怛罗斯,胜负一时;今日宋与我若争丝路,胜负在百年。与其战,不如市。”

遂命书记官以波斯文、阿拉伯文、突厥文三体,写成《致大宋皇帝书》:

“愿以波斯锦、大食良马、希腊医方,换宋之瓷器、火药、茶经。并请于木鹿、伊斯法罕、巴格达,各设‘宋市’一所,法依敦煌之例。”

此书由阿姆尔亲自押送,随丝路驼队东行。

夜幕垂落,沪市灯火万点。

章衡独登敦煌城楼,俯瞰黑河两岸:

——南岸,宋商铺外挂红灯,灯罩绘龙;

——北岸,拂菻商栈挂白灯,灯罩绘十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