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渐渐形成规矩:**每人每日仅限取水一瓢,且必须留下一件代表善意的物品作为交换。**
有人留下缝补好的衣物,有人留下亲手写的劝善诗,还有人留下自家仅剩的一块干粮。
一年过去,井边堆满了物件,桃树越发生机勃勃,根系蔓延数十丈,竟引来了地下暗河,使方圆百里重获水源。
此事惊动朝野,皇帝派钦差前来查证。钦差见状,当场落泪,回京后力谏天子推行仁政,并主动捐出全部家产救济灾民。
而那位曾嗜杀成性的钦差副官,在目睹百姓互帮互助的情景后,竟跪地痛哭,从此削发为僧,游历四方宣讲善道。
消息传到初圣山,柳紫嫣只是淡淡一笑,提笔添入《善源志》:
>“井非神造,乃人心所聚。
>桃非天降,实信念所生。
>林陌未曾归来,然其所信之理,已扎根大地。”
又是一年春分。
南门渡口,孩子们照例放灯。
这一次,他们多写了一句:
>“今天我们找到了新的井,我们也成了别人的水。”
江风吹拂,灯火连绵,宛如银河倾泻。
而在遥远的北方雪原,暴风雪再次袭来。
一支商队被困山谷,粮尽援绝。领队的老掌柜眼看众人即将冻毙,忽然想起祖辈流传的故事??百年前,有个杂役曾在风雪中为陌生人熬药续命。
他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颗珍藏多年的“春风糖”,含入口中。
刹那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他脱下外袍裹住身边瑟瑟发抖的小厮,又将最后半块饼掰成六份,分给每个人。
其他人见状,纷纷效仿。
有人让出暖袋,有人分享体温,有人冒着风雪爬出去寻找遮蔽之所。
三天后,救援赶到,发现这支商队竟全员存活,且彼此扶持,秩序井然。
事后调查,那颗“春风糖”不过是普通饴糖,并无特殊成分。
可所有活下来的人都说:“那一刻,我们好像看见了一个背竹篓的男人,对我们笑了笑,然后走了。”
……
多年以后,江湖上兴起一门新教派,名为“春风门”。
他们不设掌门,不分等级,成员皆为平民百姓。宗旨唯有一条:
>“不做救世主,只做点灯人。”
他们在灾年施粥,在乱世护童,在寒夜送炭。他们的标志是一朵桃花与一颗糖果,佩戴者无需宣誓,只需做过一件无名善事,便可加入。
朝廷曾试图打压,认为其蛊惑民心。可每当派出官兵围剿,当地百姓便会自发聚集守护,甚至不惜以命相抗。
后来皇帝亲自微服私访,见一春风门成员正在为残疾老兵洗衣做饭,便问他:“你们图什么?”
那人抬头一笑:“不图什么。就是觉得,如果林叔还在,他一定会这么做。”
皇帝怔住。
当晚,他写下诏书,废除苛税三条,赦免囚犯百余名,并在宫中设立“春风阁”,专司民间善举记录与嘉奖。
百年之后,《春风录》成为与《史记》并列的经典。书中记载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如何在黑暗中点亮灯火。
而关于林陌的传说,早已超越生死,化作一种信仰。
有人说,他是上古神?转世;